
在当今汽车世界里,智能手机与车载系统的融合几乎成为常态,尤其是 Apple CarPlay,早已是许多消费者购车时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不少人来说,拥有 CarPlay 就意味着能在车内无缝使用 Apple 地图或 Google Maps。然而,BMW 最近却抛出了一组数据,彻底颠覆了这一普遍印象。他们声称,在真实的驾驶过程中,大部分 BMW 车主并没有像外界认为的那样高度依赖 CarPlay 导航,反而更多使用品牌自带的导航系统。
BMW 的资深副总裁 Stephan Durach 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公司透过全球超过千万辆车所收集的车载数据,发现多数用户虽然习惯用 CarPlay 播放音乐、接打电话或操作娱乐功能,但在导航上却倾向于启用 BMW 原厂内建的地图系统。Durach 更直言,坊间流传的“人人都用 CarPlay 导航”其实是一个神话。他指出,当车主真正需要稳定的导航体验时,往往会因为 CarPlay 出现延迟、网络不稳定或数据加载缓慢的问题,而选择切换回 BMW 自家的导航。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BMW 近年来大力发展自有车机系统,将语音控制、行车辅助、路线数据库与日常驾驶习惯整合其中。新一代 BMW 甚至能够根据车主的生活模式自动规划路线,例如上下班时间会自动推送最优路径,或在车主习惯的咖啡店停留前提前提醒。与 CarPlay 相比,BMW 的系统虽然缺乏跨平台的自由,但在整合程度与本地化服务上确实具备一定优势。

然而,这种论调在市场上并不缺少反驳。根据 J.D. Power 2024 年 APEAL 调查,用户对 CarPlay 的满意度高达 840 分(满分 1000),而原厂车机系统整体仅约 805 分。差距虽不算悬殊,但足以显示出消费者对 CarPlay 的依赖与好感。许多驾驶者抱怨原厂系统操作复杂、反应迟缓、界面不如手机直观,而这些正是 CarPlay 与 Android Auto 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换句话说,BMW 虽然强调自己掌握了更可靠的数据,但用户主观体验仍然偏向第三方系统。

BMW 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战略选择。Durach 已经暗示,新一代车机平台很可能不会完全支持 Apple 最新的 CarPlay Ultra,而是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品牌自身手里。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商业生态的掌控。假如车主在车内的导航、音乐、支付乃至保养提醒都依赖 BMW 的系统,那么品牌在后续服务与数据经营上就能获得更高价值。
如果把这个趋势带到马来西亚市场,情况则会显得更微妙。众所周知,大马驾驶者极度依赖 Waze 和 Google Maps,这两款应用几乎成为日常出行的必需品。假如 BMW 在本地市场过度强调自家导航系统,而限制第三方应用的功能,那么即便是售价超过 RM300,000 至 RM500,000 的高端 BMW 车型,也可能因为车机体验不符用户习惯而影响销量。毕竟在这里,导航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车主对出行效率与舒适度的核心需求。
另一方面,如果 BMW 能够在本地导航数据库、交通预测与实时路况优化上下更大功夫,那么自家系统未必没有竞争力。例如,它可以针对吉隆坡高峰期的交通瓶颈提供更精准的替代路线,或者在长途驾驶时更智能地规划充电站停靠点。如果这些功能能够真正解决马来西亚驾驶者的痛点,那消费者或许会逐渐改变对原厂系统“鸡肋”的印象。
归根结底,BMW 这次以大数据为依据挑战 CarPlay 的神话,其实是车厂与科技公司之间的一场较量。对于 BMW 来说,这是在争夺车内生态主导权;而对用户而言,真正关心的始终是体验是否足够好。在马来西亚这样的市场,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百万级别的价格,但他们同时也希望车辆能无缝匹配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果 BMW 的导航无法取代 CarPlay 或 Waze 的便利,那“打破神话”的说法或许只会停留在数据层面。
因此,这场争论不只是关于导航的选择,更是关于豪华品牌在电动车与智能化时代如何重新定义价值的命题。未来当更多高端 BMW 车型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时,车主是否愿意放弃 CarPlay,而接受 BMW 的数字生态,恐怕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