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kswagen集团锁定2030年量产固态电池,从Ducati MotoE赛车试验起步

Volkswagen 集团近日宣布,其电动车技术发展战略中,一个极具颠覆性的里程碑——固态电池量产,将在 2030 年前实现道路车的规模化应用。这个目标并非空谈,而是已经从赛车试验阶段开始:集团选择意大利摩托车品牌 Ducati 的 MotoE 赛车 V21L,作为固态电池在极端工况下的初步实验平台。Volkswagen 的想法是,将在赛道所获得的数据与经验,无须大规模结构改变就能“下放”(transferable)至其未来的电动车辆。

对大众集团来说,固态电池是电动车发展的「圣杯」。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优点十分明显:能量密度更高,这意味着在同样体积下可以储存更多电量;或者在续航不变的前提下,电池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其次,固态电池通常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并大幅改善使用者关于续航与充电速度的焦虑。

Ducati MotoE V21L 赛车之所以被选为试验车,不只是因为它代表性能极端的使用情境,更因为赛车在持续高负载、高震动的环境下对电池结构与耐用性构成重大考验。此车的电池组甚至成为车架结构的一部分,意味着其需要承受比普通道路车辆更剧烈的力学应力与温度变化。Volkswagen 与其电池部门 PowerCo 认为,如果能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实现稳定性与寿命,就能为未来量产车型铺设坚实基础。

Volkswagen 在固态电池项目上的布局并不孤立。其战略核心包括与美国矽谷电池创业公司 QuantumScape 的合作,同时采用其最新的 Unified Cell(统一电芯)设计。这种电芯设计已经在集团旗下诸如 Cupra Raval、Skoda Epiq、Volkswagen ID Polo 与 ID Cross 等入门电动车型中实施。在未来,如果固态电池技术成熟,这些原本使用统一电芯架构的车型可以几乎直接更换电芯,而不需要对电池模组或车辆底盘结构做大幅的改动。这意味着一旦固态电池准备就绪,大众集团旗下约 80% 的新电动车系,都有可能迅速引入这项技术。

尽管目标清晰,但固态电池从实验室与赛车到全面商用,仍面临多项挑战。陶瓷或其他固态电解质材料在化学反应与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一旦微裂扩展,就可能带来寿命衰退或失效问题。此外,成本控制始终是最大障碍之一,因为高能量密度与高耐用性材料的制造难度与良品率控制需要极高技术门槛与投入。

价格方面,固态电池技术成熟时成本依然可能比现在的锂离子电池高不少。就算是在量产之后,在马来西亚版本的车辆售价中,搭载固态电池的版本可能比相同性能与配置的传统电池版本贵上约 RM20,000 至 RM50,000,甚至更多,具体差异将取决于电池容量、车辆类型与进口税费。消费者若要付出这部分额外价格,换取的则是更轻的电池包、更长的续航、更快的充电与更少的衰减。

综上所述,Volkswagen 集团锁定 2030 年量产固态电池,并在 Ducati MotoE 赛车上率先试验,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这不仅代表技术的可能性在加快向前迈进,也意味着电动车行业从性能、耐用性与用户信心方面或将迎来新阶段。对于马来西亚而言,若相关电动车导入带来固态电池版本,虽然售价会高,但其技术及体验上的升级可能会让这些车型成为市场上的优选。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估算一下固态电池车型在马来西亚长期使用成本(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充电成本等),让你了解是否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