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劲登场!益达口香糖实力加码北大”未名杯”

赛前嚼两粒助力辩手们从容应”辩”

北京2025年10月13日 /美通社/ — 近日,由北京大学学生辩论协会主办、玛氏旗下口香糖品牌益达独家赞助的2025北京大学”未名杯”辩论赛决赛暨表演赛,在北大燕京学堂圆满落幕。本届参赛学生不仅覆盖北大27个学院,更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辩手加盟,共组建17支跨校精英战队。

益达口香糖与北大”未名杯”携手,共同燃起赛事新热潮!辩手们在逻辑与思维的激烈交锋中,带来了众多兼具青春活力与思辨深度的”名场面”。益达口香糖也持续陪伴辩手们在高压赛场和学习生活中嚼出自在好状态,成为他们自信表达与从容思辨的”神助攻”。

2025北京大学未名杯决赛暨表演赛现场
2025北京大学未名杯决赛暨表演赛现场

决赛现场思辨激荡,”无法不队”过关斩将,终在本届”未名杯”赛场荣耀问鼎。玛氏箭牌中国财务副总裁方怡婕女士为冠军队伍颁奖,肯定了学子们的思辨才华,共同定格下本届赛事又一高光时刻。

玛氏箭牌中国财务副总裁方怡婕女士为决赛冠军队伍颁奖
玛氏箭牌中国财务副总裁方怡婕女士为决赛冠军队伍颁奖

今年的辩题既关乎”傲慢与自卑”,也触及”理性悲观与感性乐观”,精准戳中年轻人内心的矛盾与抉择。辩场上,《奇葩说》人气辩手席瑞、华语辩论世界杯最佳辩手梁秋阳,以及跨界嘉宾蒋松筠等明星辩手同台过招,论点碰撞点燃全场的思维火花,也折射出青年面对现实焦虑时的敏锐洞察与坚韧姿态。

明星辩手们的精彩攻防时刻
明星辩手们的精彩攻防时刻

2024年中国青年报社调查显示,94.8%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生活开启了”倍速键”,快节奏生活导致精神紧绷难以松弛 [1]。而高手云集、高强度输出的辩论赛场何尝不是一种烧脑的”困难模式”。有限的发言时间内,辩手们需快速拆解逻辑、捕捉对手漏洞并精准回击;而在备赛阶段,长时间的资料整理与模拟推演更是让思维保持在高压状态。

面对种种”困难模式”,益达口香糖给出了解题新思路。研究表明,咀嚼可以降低体内皮质醇水平[2],调节与紧张相关的α脑波,从而帮助缓解紧绷的情绪[3]。北京大学辩论队总教练胡开明透露:”咀嚼口香糖是很多队员们的‘自在诀窍’,既能缓解上台前的紧张感,又能在比赛中保持思维活跃。”

比赛现场嚼出自在好状态
比赛现场嚼出自在好状态

在赛场之外,丰富的互动体验也让”嚼出自在好状态”的理念深入人心。机器人”小发”成为打卡新宠,它是科技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创意设计的口香糖发射机,通过花式嚼口香糖帮助工作室的同事更好地解压和动脑。自登场以来,”小发”便以趣味与创意迅速出圈,收获全网超3亿人次的围观,还在国际瞩目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惊艳亮相。它以科技感的方式传递咀嚼益处,以一粒粒飞出的口香糖,为年轻人打开自在切换开关。

益达口香糖也嚼进了更多青年学子的生活圈。今年9月,益达口香糖与托福携手打造”打开福门”主题活动,邀请备考学子们打开”益达自在门”,自在接offer。接下来,益达口香糖还将现身蓝翔技能大赛、西南财经数钱大赛等青春赛场,以趣味多样的触点传递”自在生活方式”。

走出赛场,嚼进自在生活圈
走出赛场,嚼进自在生活圈

作为连续两年携手北大”未名杯”的品牌伙伴,益达口香糖始终与青年群体同频共振,不仅助力辩手们在赛场上自在开杠,也陪伴学子们在日常节奏里找到松弛与乐趣。未来,益达将继续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陪伴更多年轻人嚼出自在好状态。

[1] 数据来源于《2024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报告》

[2] Robertson, B., Haskell, C., Wetherell, M., Milne, A., Kennedy, D., & Scholey, A. (2009). Chewing gum alleviates negative affect and reduces Cortisol during acute laboratory psychological stress.

[3] Masumoto Y,Morinushi T,Kawasaki H,Takigawa M. Spectr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activity after the chewing of gum.[J].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1998,52(6)

 

]]>

VESTIAIRE COLLECTIVE发布首份男装二手交易报告,作为其男装品类上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黎2025年9月25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二手奢华时装平台 Vestiaire Collective 发布了第一份专门介绍男士循环时尚的报告,这是其扩大男装专业类别战略的关键部分。此举标志着 Vestiaire Collective 在加速时尚循环未来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将男性置于二手交易的核心地位。该报告独家深入剖析男士奢侈品二手交易市场,揭示男性购买与转售二手时尚单品的消费行为,重点推介经典品牌与潮流单品,并全面梳理全球男装潮流趋势。它表明转售不再是利基市场,而是重新定义了男性消费奢侈品的方式。

如需查看更多媒体新闻稿,请点击:https://www.multivu.com/vestiaire_collective/9357751-en-releases-first-menswear-resale-report-mens-category-launch

类别的快速增长:男士产品种类在三年内增长了 88%,使其成为该平台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奢侈品的新思维方式:70% 的男士在购买时考虑到了转售潜力,将时尚视为个人表达和明智的投资。*

“男装已成为我们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这反映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今,男性主动参与奢侈品转售市场,看重其中的排他性、价格优势带来的可得性以及投资潜力。此次发布,强化了我们抓住这一市场机会的多类别战略。” 首席执行官 Maximilian Bittner

男装凭借新类别走在最前沿 
自 2009 年以来,Vestiaire Collective 一直是奢侈品转售的先驱。现在,凭借其专属男装体验,该品牌在全球女装、配饰、鞋履、腕表、珠宝及男装领域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先地位。

男装业务,向快速增长的年轻客群开放转售渠道:59% 的男性客户是千禧一代或 Z 世代,而女性则为 50%。这证实了男性将成为循环时尚下一波浪潮的关键推动者。

洞察蓬勃发展市场,重塑男性精品风尚解 
该报告,《转售的未来》:男装版透露,男士拥护转售的原因有三个:

  • 价值:74% 的受访者表示优惠且价格合理。
  • 排他性:稀有、独特、限量版单品,例如巴黎世家 (Balenciaga) 的 AW2021 “盔甲” 手套和黄金爱彼皇家橡树双平衡腕表,全部在平台上线。
    可持续性: 39% 的受访者表示有环境效益;70%的人会精心打理物品,因为知道这些物品或许能转卖,使衣橱成为可循环的资产。

塑造男装转售的亮点:

  • 浏览次数最多: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包袋和劳力士 (Rolex) 手表
  • 崛起的品牌:Ami (+300%)、Zegna (+260%)、Jean Paul Gaultier (+200%) **
  • 最畅销的:夹克、运动鞋、毛衣——现代男士衣橱的必备单品。

完整的报告在这里

*资料来源:BCG x Vestiaire 集体调查,2025 年
**时期:7 月 24 日 – 6 月 25 日 对比 7 月 23 日 – 6 月 24 日

 

Vestiaire Collective launches a new dedicated Menswear experience
Vestiaire Collective launches a new dedicated Menswear experience

 

联系方式:
pr@vestiairecollective.com

]]>

DHL行业观察:供应链韧性 — 中国企业的全球征程

北京2025年9月25日 /美通社/ — 近日,DHL发布行业观察文章,指出在全球供应链深刻重构的背景下,提升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拓展全球足迹的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根本性变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技术的飞速进步正迫使企业重新思考自身采购、生产和分销的方式。对于正在全球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关键不仅在于适应这种变化,更在于构建有韧性、高效且可持续的供应链,从而确保其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

韧性已成为一项战略要务。它不再仅指供应链抵御中断的能力,更意味着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确保持续性、响应能力和长期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这要求企业具备敏捷性、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以及多元化的网络策略,对跨国企业而言尤为如此。

从物流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这场变革要求的不仅是构建可靠的实体基础设施。在执行力的基础上,企业也正越来越多地向供应链合作伙伴寻求洞察力和预见性,从而帮助自身应对关税不确定性、监管政策转变和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

中国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以及电动汽车、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和可再生能源等高增长领域的引领者,中国不仅稳固着对全球商业不可或缺的供应链,更积极推动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扩张。而履行这一双重角色,需要建设能够同时应对国内市场复杂性和全球标准要求的物流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中国物流业肩负双重使命。一方面,须通过技术驱动的先进基础设施支持国内产业日益复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协助全球企业应对由贸易摩擦、监管政策转变及需求波动加剧构成的动荡外部环境。美中贸易态势生动诠释了这一点:尽管部分企业通过多元化策略规避关税风险,但中国深厚的制造能力、成熟的供应链生态及可扩展的物流体系,仍持续巩固其作为全球运营核心节点的地位。可以看到,并非企业撤离中国,而是战略再调整。因为韧性的构建并非通过取代中国实现,而是以其为核心增强灵活性。

在对时效与质量敏感的行业,对基础设施的韧性需求尤为凸显。以电池产业为例:中国不仅拥有全球超四分之三的电池产能,更是电动汽车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枢纽。像锂离子电池这类需要温控管理、安全认证和全程可追溯的特殊组件,其专业化处理要求凸显了对定制化、高性能物流能力的迫切需求。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投资新一代仓储设施、实时监控技术以及合规的国际货运解决方案。

同样,跨境电商的崛起为中国中小企业打开了通往海外市场的新通道,同时也带来了更复杂的运营挑战。对这些企业而言,对国际消费者的触达蕴含着巨大潜力,但若缺乏高效、可靠且透明的物流网络,这些机遇将难以转化为实际效益。仓储管理、订单履约、海关合规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服务,已成为中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所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

这些发展揭示了一个更宏观的事实:供应链已不再是后台支持职能,而是推动增长、创新与客户满意度的战略赋能器。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供应链决策正日益成为战略层面的核心议题。对中国来说,这要求其物流基础设施不仅要契合制造商和出口商的需求,更需与可持续发展、透明化运营和数字创新等全球标准接轨,从而确保其能够持续担当双重角色——既是世界制造引擎,又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

然而,韧性的构建绝不能以牺牲可持续性为代价。推动碳中和物流已成为必然选择。客户、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日益期望企业降低其供应链的环境足迹。物流供应商正通过更清洁的运输模式、智能路线规划、节能仓库及数字化工具响应这一要求,助力客户监测并减少排放。中国物流行业已在此方向取得进展——政府、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协同努力能够加速这一转型,使基础设施建设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又能持续保持卓越运营水平。

供应链韧性的构建是一项共同责任。物流供应商、制造商、政策制定者与科技创新者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局部地区的动荡可能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因此,目标不应是孤立地构建韧性,而是要培育能够强化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韧性。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唯有以适应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为锚点的韧性供应链,才能成为未来增长的基石。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这种韧性不仅关乎风险规避,更是其国际竞争力与长期成功的核心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