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亮相第七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话产业可持续未来

海口2025年10月13日 /美通社/ — 9月27-29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5)于海南盛大启幕。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工信部联合主办,汇聚全球产业精英,围绕”NEV50@2035:多元路径与协同发展””前瞻科技与融合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BSI(英国标准协会)作为国际标准领域的权威机构,受邀参与此次盛会。BSI全球体系认证业务总监 Sandra Volkanovska 与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 宋国栋分别出席多场核心论坛,分享前瞻洞察,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可持续与合规发展。

标准化是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的共同语言

在”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上,BSI(英国标准协会)全球体系认证业务总监 Sandra Volkanovska 发表了题为《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际扩张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格局》的演讲。她指出,标准是推动全球市场准入、构建信任的统一语言,并呼吁各国加强标准协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注入更强动力。

BSI(英国标准协会)全球体系认证业务总监 Sandra Volkanovska
BSI(英国标准协会)全球体系认证业务总监 Sandra Volkanovska

合规已成为出海企业的新通行证

BSI(英国标准协会)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 宋国栋在”中英交通领域碳中和协同发展论坛”圆桌对话中,与企业代表共议”合规出海”路径。


随后,他在”汽车可持续发展与标准国际论坛(IFASS)”上发表《欧盟可持续发展法规最新动态》主题演讲,聚焦欧盟《电池法案》、《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尽职调查指令》等关键法规,指出: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字产品护照、供应链尽职调查,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必须掌握的”新规则”。面对日趋严格的合规要求,企业应尽早布局,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

BSI(英国标准协会)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 宋国栋
BSI(英国标准协会)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 宋国栋

BSI将持续携手全球产业伙伴,以标准之力驱动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发展。

]]>

Beko将扩展其二次利用计划

-Beko将“减量—翻新—回收”二次利用计划扩展至全欧洲工厂层面

Beko通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证明了循环经济模式既能实现经济实惠,又能兼顾可持续发展。

2024年通过在英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设立的专门翻新中心,对全球超过11.4万台家电进行了翻新,避免了废弃物产生。

伊斯坦布尔2025年10月3日 /美通社/ — 家电行业领导者Beko今日宣布其产品翻新战略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升级实施“减量–翻新–回收”计划,建立工厂级规模的综合退货翻新体系,将退货电器转化为高品质的二次利用产品。该方法可确保电器保持正常功能,减少浪费与成本,使更多家庭能够获得必需的家用电器,在保障产品性能与安全的同时,为循环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Beko翻新中心1
Beko翻新中心1

首席可持续发展、质量与客户服务官Fatih Özkadı表示:“翻新不仅关乎电器维修,更关乎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减少浪费,让消费者获得可靠实惠的产品。通过在欧洲投资建设先进翻新中心,我们正证明循环经济既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又能为家庭创造价值。同时通过特惠店与合作伙伴渠道推进计划本地化,确保在需求最高的区域提供Beko二次利用电器,并在所有市场保持始终如一的质量。”

客户服务是Beko运营的核心。“减量–翻新–回收”计划始于客户服务环节,大多数问题通过远程指导或工程师上门服务解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退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进入翻新流程的电器均经过严格测试,使用原厂配件维修,进行质量分级并接受复核审计,确保其性能符合安全性与可靠性标准。最终形成一种闭环循环模式,为消费者和企业创造双重价值。随着欧洲消费者日益重视可持续性,Beko的翻新战略通过提供优质实惠的二次利用电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并延伸产品价值。该网络的核心——位于英国彼得伯勒的Beko翻新中心,拥有近5,000平方米作业场地,自2019年运营以来始终保持垃圾填埋量为零的纪录。该中心储备超过10万种备件,管理55种包装规格,并对不同品类中高达30%的翻新设备在销售前进行质量审核(QA)。

在英国以外,Beko的欧洲翻新足迹正在扩大。仅在2024年,意大利卡里纳罗就对洗衣机、烹饪设备、制冷设备、洗碗和烘干机等多个品类的家电进行了翻新。该中心雇佣了15名工作人员,并以低于零售价10–30%的价格定位翻新产品,使可持续消费选择更易普及。在罗马尼亚,Beko致力于让超过四分之三(75%)符合标准的翻新产品重新进入流通环节,这进一步印证了循环运营模式具备系统性、可复制性及市场针对性三大特质。

Beko的可持续发展传播框架将该计划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既让各地团队能够因地制宜调整传播内容,又确保整个欧洲在规模化推进循环经济方面步调一致。

]]>

广汽冯兴亚:以用户为中心的绿色解决方案 共创可持续未来

广州2025年10月1日 /美通社/ — 在9月27日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式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发表了题为《用户定义绿色,共创出行新未来》的演讲,分享了广汽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冯兴亚强调,”用户定义绿色”的本质,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将硬核技术转化为解决用户痛点的实际方案,让绿色出行成为”放心之选”。

 
GAC’s Feng Xingya: User-Centric Green Solu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基于对用户偏好的深刻洞察,并作为连续14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连续4年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榜的企业,广汽早在2021年便发布”GLASS绿净计划”,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体系。依托”绿色科技、绿色产品、绿色智造、绿色生态”四大支柱,广汽明确了”2050 年前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目标,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零焦虑”的绿色智慧出行体验。

在绿色技术方面,广汽坚持”纯电、混动、插混、增程”多能源路线并行,以提供多元化的清洁出行选择。绿色产品则优先保障安全并注重智能用户体验。在绿色制造方面,广汽以”绿色、智能、高标准”为制造理念,其在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中的三项获奖便是明证。至于绿色生态,广汽全力推进”26能源行动”战略,整合光伏发电、电池存储、超充站和换电服务,以构建全服务体系网络。

广汽的绿色战略不仅聚焦中国,更着眼于全球市场。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中低碳、绿色、智能出行的创造者,广汽正推进”One GAC 2.0″战略,旨在将其成熟的新能源与ESG专业经验带给全球用户。在《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冯兴亚表示,未来的发展道路在于新能源与低碳发展,而中国正引领全球潮流。目前,广汽已在全球建立了五家KD工厂,并计划于明年增至十家,加速从整车出口向本地化生产的转变。展望未来,广汽的全球化战略不止于产品输出。公司坚持”在当地、为当地、融入当地、服务当地、贡献当地”的理念,为每个市场的用户量身定制智能绿色出行解决方案,实现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走进去”与”走上去”的目标。

]]>

DEKRA德凯绿色供应链服务入选2025年服贸会服务示范案例

北京2025年9月26日 /美通社/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于近日在北京首钢园区开幕。DEKRA德凯受邀参会,并凭借在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与碳减排服务方面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绿色创新服务贸易示范案例”。


在此次入选案例中,DEKRA德凯助力整车厂打造中国首个供应链碳减排项目,推动供应链实现组织碳排放与产品碳足迹持续下降,加强能源效率优化。项目从绿色低碳管理措施入手,如清洁生产、精细化生产与极致能源管理;同时结合绿色低碳技术措施,如高耗能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产品生态设计、产品能效提升、产品轻量化、循环回收材料使用等供应链碳减排的管理路径、技术路径,有效降低了企业在绿色发展时代面临的潜在碳管理风险。

作为全球领先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是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里的全球合作伙伴,可以为企业提供覆盖全链条的低碳转型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组织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产品碳足迹核查、产品生命周期(LCA)评价、EPD环境产品声明核查、ESG审核与服务、绿色工厂评价与认证、绿色供应链评价与认证、零碳工厂认证以及零碳园区认证等核查与审定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全球竞争力。

]]>

PPG汽车漆携手上汽通用亮相2025 CARES国际汽车智造零碳峰会,引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标杆

上海2025年9月28日 /美通社/ — 2025年9月24日至25日,全球领先的涂料供应商 PPG在中国苏州举办的 2025 CARES国际汽车智造零碳峰会(CARES Conference)亮相。作为全球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盛会之一,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汽车制造企业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5 CARES国际汽车智造零碳峰会(CARES Conference)
2025 CARES国际汽车智造零碳峰会(CARES Conference)

在大会期间,PPG汽车漆携手上汽通用汽车,联合展示其创新性的清洗溶剂回收项目。该项目通过”溶剂生产—使用—定向回收—资源再生—循环回用”的全链路循环经济闭环体系,致力于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经验与技术支撑。

PPG汽车漆携手上汽通用汽车联合展示
PPG汽车漆携手上汽通用汽车联合展示

坚持可持续发展,绘就发展蓝图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迈向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PPG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支柱。凭借百余年的涂料研发与应用经验,PPG不断推动”色彩、创新、可持续”三大核心驱动因素落地实践。

从原材料供应、运输、生产过程、包装、客户应用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结束,PPG持续评估并优化各环节的碳排放与环境影响。通过在精密喷涂、4-Wet单烤工艺、低温电泳涂层等方面的技术创新,PPG帮助汽车制造商显著提升能效、减少碳足迹,从容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

在本次大会上,PPG汽车涂料业务发展部高级经理陈久光分享了PPG在可持续创新与循环经济领域的最新实践。上汽通用汽车油漆工艺技术经理许瑆琥也发表主题演讲,介绍该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经验与价值。

PPG汽车涂料业务发展部高级经理陈久光 及 上汽通用汽车油漆工艺技术经理许瑆琥
PPG汽车涂料业务发展部高级经理陈久光 及 上汽通用汽车油漆工艺技术经理许瑆琥

携手产业伙伴,共筑行业标杆

此次亮相的清洗溶剂回收项目,是PPG与上汽通用联合打造的创新合作成果。项目通过引入成熟可靠的减压蒸馏提纯工艺,替代传统的废溶剂焚烧方式,实现了从源头到回收、再生的全流程绿色管理。

该项目计划在通用汽车旗下三大整车厂的涂装车间落地,每年预计回收超过 430吨使用过的清漆清洗溶剂,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帮助OEM降低危废处置成本,还能有效节约新材料采购费用,实现碳减排与成本节约双赢。

凭借这一创新实践,PPG清洗溶剂回收项目荣获 2025年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责任关怀®可持续发展项目奖,彰显了PPG在环保与绿色化学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体现了公司在推动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上的坚定承诺。

PPG清洗溶剂回收项目:从“小循环”到“大循环”
PPG清洗溶剂回收项目:从“小循环”到“大循环”

共建行业生态,驱动绿色未来

长期以来,PPG汽车漆与全球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上汽通用汽车便是重要的战略伙伴。通过此次溶剂回收项目的成功实践,双方不仅深化了长期合作,更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行业绿色转型的共同担当与远见。

“PPG与主机厂的合作始终建立在创新与责任之上。” PPG汽车涂料亚太区工程技术总监 顾箐在会上强调,”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这一溶剂回收项目,助力通用在可持续制造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未来,PPG将继续发挥在轻量化、环保排放控制、低VOC/HAPS产品、零重金属涂层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携手更多产业伙伴,共同探索从”小循环”到”大循环”的路径,加速推动汽车制造业迈向 绿色、智能与可持续的未来。

 

]]>

DHL行业观察:供应链韧性 — 中国企业的全球征程

北京2025年9月25日 /美通社/ — 近日,DHL发布行业观察文章,指出在全球供应链深刻重构的背景下,提升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拓展全球足迹的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根本性变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技术的飞速进步正迫使企业重新思考自身采购、生产和分销的方式。对于正在全球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关键不仅在于适应这种变化,更在于构建有韧性、高效且可持续的供应链,从而确保其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

韧性已成为一项战略要务。它不再仅指供应链抵御中断的能力,更意味着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确保持续性、响应能力和长期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这要求企业具备敏捷性、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以及多元化的网络策略,对跨国企业而言尤为如此。

从物流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这场变革要求的不仅是构建可靠的实体基础设施。在执行力的基础上,企业也正越来越多地向供应链合作伙伴寻求洞察力和预见性,从而帮助自身应对关税不确定性、监管政策转变和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

中国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以及电动汽车、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和可再生能源等高增长领域的引领者,中国不仅稳固着对全球商业不可或缺的供应链,更积极推动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扩张。而履行这一双重角色,需要建设能够同时应对国内市场复杂性和全球标准要求的物流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中国物流业肩负双重使命。一方面,须通过技术驱动的先进基础设施支持国内产业日益复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协助全球企业应对由贸易摩擦、监管政策转变及需求波动加剧构成的动荡外部环境。美中贸易态势生动诠释了这一点:尽管部分企业通过多元化策略规避关税风险,但中国深厚的制造能力、成熟的供应链生态及可扩展的物流体系,仍持续巩固其作为全球运营核心节点的地位。可以看到,并非企业撤离中国,而是战略再调整。因为韧性的构建并非通过取代中国实现,而是以其为核心增强灵活性。

在对时效与质量敏感的行业,对基础设施的韧性需求尤为凸显。以电池产业为例:中国不仅拥有全球超四分之三的电池产能,更是电动汽车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枢纽。像锂离子电池这类需要温控管理、安全认证和全程可追溯的特殊组件,其专业化处理要求凸显了对定制化、高性能物流能力的迫切需求。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投资新一代仓储设施、实时监控技术以及合规的国际货运解决方案。

同样,跨境电商的崛起为中国中小企业打开了通往海外市场的新通道,同时也带来了更复杂的运营挑战。对这些企业而言,对国际消费者的触达蕴含着巨大潜力,但若缺乏高效、可靠且透明的物流网络,这些机遇将难以转化为实际效益。仓储管理、订单履约、海关合规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服务,已成为中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所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

这些发展揭示了一个更宏观的事实:供应链已不再是后台支持职能,而是推动增长、创新与客户满意度的战略赋能器。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供应链决策正日益成为战略层面的核心议题。对中国来说,这要求其物流基础设施不仅要契合制造商和出口商的需求,更需与可持续发展、透明化运营和数字创新等全球标准接轨,从而确保其能够持续担当双重角色——既是世界制造引擎,又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

然而,韧性的构建绝不能以牺牲可持续性为代价。推动碳中和物流已成为必然选择。客户、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日益期望企业降低其供应链的环境足迹。物流供应商正通过更清洁的运输模式、智能路线规划、节能仓库及数字化工具响应这一要求,助力客户监测并减少排放。中国物流行业已在此方向取得进展——政府、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协同努力能够加速这一转型,使基础设施建设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又能持续保持卓越运营水平。

供应链韧性的构建是一项共同责任。物流供应商、制造商、政策制定者与科技创新者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局部地区的动荡可能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因此,目标不应是孤立地构建韧性,而是要培育能够强化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韧性。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唯有以适应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为锚点的韧性供应链,才能成为未来增长的基石。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这种韧性不仅关乎风险规避,更是其国际竞争力与长期成功的核心支柱。

]]>